溫泉歷史
歷史的記憶,總是藏在字裡行間,對這塊土地有著深厚情感的人們,不經意之間,便會尋得文字密碼,展開一場探訪先祖開墾的神遊之旅,回想那遙遠的18世紀1773年清朝時代,就有祖籍福建漳州的林元旻家族前來開墾淇武蘭(現今宜蘭縣礁溪鄉二龍村)與先住民噶瑪蘭人(KAVALAN)為鄰,二十多年後的1796年,同樣是來自福建漳州的吳沙,率眾開墾,從頭圍(頭城)、二圍(頭城鎮二城里)、湯圍(礁溪鄉德陽村)、白石圍(礁溪鄉白雲、玉石兩村)、三圍(礁溪鄉三民村)、四圍(礁溪鄉吳沙村)…一路開墾蘭陽平原,直至1812年,宜蘭始納入清朝的版圖,並設廳治理,當時稱為噶瑪蘭廳,礁溪一帶稱為礁溪庄,隸屬淇武蘭堡管轄。
當年吳沙等先民開墾礁溪時,看到這塊山坡下的土地,因為缺乏水源,漳泉籍墾荒先民就隨口以「旱坑」稱之,後來的人也跟著說「礁坑」,與礁溪現今閩南語發音有點類似,據說這就是礁溪最早的地名由來。
礁溪,台語語意為「旱坑」,意思是乾旱缺水的溪床地,但在部分村落卻有上天賜與的溫泉從地底湧出,得天獨厚地在溝渠間氤氳裊裊冒著煙。翻開史書一覽,礁溪溫泉隨著時代推移,也有其他歷史名稱或俗名,例如湯圍、湯仔城…等。
礁溪鄉溫泉區集中在德陽、玉石礁溪公園附近、六结村,礁溪溫泉區以湯圍溝為中心點往北大慨一點二公里,往南一點二公里,在這方圓之內大慨是印象中的礁溪溫泉區,德陽村目前的人口大慨有五千多人,是全鄉最多人的村落,比一個大同鄉更多人,礁溪的溫泉是碳酸氫鈉泉,無色無味,泉溫大慨是50~58度,泉質大慨PH值7.2-7.5屬於弱鹼性,早期的溫泉溝是自然湧泉,最近因為比較大量使用,所以必須鑿井用馬達才能取水使用,但礁溪溫泉水源豐沛,並無枯乾的顧慮,由於礁溪溫泉水質溫和,如果泡湯時,能以裸湯方式讓皮膚直接接觸溫泉圍最佳。